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
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
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
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
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
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
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
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求黄家紫竹杖
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
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
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
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
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
我身病后少筋力,遍求拄杖扶腰痛。
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
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
译文:
曾家种植了紫竹,曾园的竹子和荒废的藤蔓一起生长。
这藤蔓骄傲竹子就会衰竭,不像你家中竹子高大挺拔。
我来这里购买住宅不是为了住宅本身,而是喜欢这个风吹的地方,可以时常挥舞着杖子游玩。
长久以来一直磨刀想要砍这藤蔓,没想到树倒藤蔓也倒下了,真是自己送上的。
新长出的嫩竹叶下有浓密的树荫,我真想骑上马鞭去追逐春天的脚步。
我的身体生病后力气减少,到处寻找支撑腰部的拐杖。
这竹子虽然瘦弱但还可以支撑,一亩地足以使用。
你送给我的这根竹杖,是我在寻找你的时候找到的,请你再次打开瓮为我倒一杯美酒。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前两句“曾家紫竹君家种,曾园竹与荒藤共。”交代了紫竹的来源和生长环境。紫竹来自曾家,而曾园的竹子与荒藤一同生长。这里的“曾家”指的是作者的朋友曾某,“紫竹”则是指一种生长在南方地区的竹子,其颜色为紫色。紫竹因其颜色鲜艳、质地坚韧而得名,常被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和装饰品。而曾园则是作者的住所所在地,这里的“园”指的是园林,也就是庭院的意思。紫竹与荒藤一同生长,说明这片土地曾经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藤骄竹瘁如畏人,不似君家竹森耸。”进一步描绘了紫竹的生长状态和与荒藤的关系。这里的“骄”是指过于得意或者骄傲的意思,“瘁”则是指身体虚弱或者精力不足的意思。紫竹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了荒藤的影响,导致它变得虚弱不堪,就像是畏惧人一样。而相比之下,作者家中的竹子却依然高大挺拔,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威严和力量。
接下来的两句“我来买宅非为宅,爱此风梢时一弄。”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棵紫竹的特殊情感。这里所说的“买宅”并非真的为了居住,而是因为喜欢这棵紫竹而特意来访。他常常坐在紫竹的风梢之下,享受着它的摇曳生姿以及带来的凉爽。
第五至七句则转入主题部分:“磨刀向藤久未忍,树倒藤披真自送。”这几句描述了紫竹与藤蔓之间的复杂关系。作者长期持刀准备砍伐藤蔓,但最终却不忍心下手。因为他知道一旦砍断了藤蔓,那么原本茂盛的树木也会随之倒下,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相反,他更愿意看到树木和藤蔓共同生长,相互扶持的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则继续描绘了紫竹的生长状态:“繁阴一豁新笋地,狂鞭欲向青春动。”紫竹在茂密的阴影中生长出了新芽,仿佛是一片新笋地一样生机勃勃。而作者则骑着马匹驰骋在青草地上,尽情享受着青春的美好时光。
第九句“我身病后少筋力”,则透露出作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由于疾病缠身,他的体力已经大不如以前,需要借助拐杖来行走。
第十句“遍求拄杖扶腰痛”,则表达了作者对拐杖的渴望。他四处寻找适合自己使用的拐杖来支撑腰部减轻疼痛。
第十一句“萧萧瘦干未能任,一亩君家知足用”则描绘了紫竹的形态特征。尽管它已经很瘦弱了,但仍然能够支撑起整个房屋。而一亩土地已经足够使用了,不需要再多一棵紫竹。这里的“萧萧”形容竹子的声音,而“瘦干”则是指竹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结尾两句“一枝遗我拄寻君,老酒仍烦为开瓮”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当他来到朋友家中时,看到了那棵他曾寻找过的紫竹,不禁想起了过去的时光。于是便拿出珍藏的美酒为他开瓮畅饮一番。这里的“老酒”指的是陈年老酒,而“为开瓮”则是指打开酒瓮让大家一起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