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王太子本读书,纵谈谷洛参诸儒。
生来不见全盛初,老成遗训谁楷模。
心知渐失文武馀,萧然直入山中居。
山间吹笙凤凰呼,升天白日乘龙车。
周人聚观拜路隅,明月为佩云为裾。
归来千岁孰在无,赤松老彭自为徒。
上侍玉宸临九区,烜赫不类山泽癯。
依山作邑贤大夫,夜中焚香溯空虚。
我欲从之驾肩舆,秋风八月来徐徐。
【注释】
灵王:指晋灵公。
揖仙亭:晋灵公在上党郡建亭,名“揖仙”。
山中居:隐居于山中。
周人:即周朝的人民。
玉宸临:指皇帝亲临。
九区:指九州。
烜赫:形容声势显赫。
夜中:晚上。
我欲从之:我希望能跟随着他一起。
乘肩舆:坐肩舆(古代一种有篷的轻便车)。
秋风八月:秋天的风。
徐徐:慢慢地。
【赏析】
《寄题登封揖仙亭》,是诗人为晋灵公作的一首题壁诗。
晋灵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好奢侈享乐,荒淫失政。这首诗就是借对晋灵公的讽刺,抒发自己不慕权贵、隐逸山林、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写晋灵公荒淫失政;第二层写自己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第三层写周朝人民对晋灵公的谴责,也表达了诗人对晋灵公的不满和厌恶;第四层写诗人希望与晋灵公划清界限,并表达自己要追随他的决心。
首联先写晋灵公的荒淫失政:“灵王太子本读书,纵谈谷洛参诸儒。”晋灵公作为太子,应该勤奋学习,广博知识。但他却放纵无度,荒淫失政,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中,不思进取。这里用“纵谈”、“参诸儒”来表明他对学问的轻视。
第二联紧承上文,进一步揭露晋灵公的荒淫失政:“生来不见全盛初,老成遗训谁楷模。”他生来就没见过晋国内部太平盛世的气象。而他却一味地沉湎于奢靡享乐之中,忘记了“老成遗训”,不知道怎样去做一个表率。
第三联点出晋灵公荒淫失政的直接后果:“萧然直入山中居。”晋灵公的荒淫无耻,使得他的臣子们纷纷离开他,到深山中去隐居。这既反映了晋灵公政治上的失败,也表现了他的道德品质低下。
尾联再进一步说明晋灵公的昏庸无能:“山间吹笙凤凰呼,升天白日乘龙车。”晋灵公在深山中隐居时,仍然不能忘情于享乐。他在山中吹起笙管来,让凤凰向他飞来,还幻想着能乘龙车升天而去。然而这一切都只是他的幻想而已。
尾联最后以晋灵公自比,表示了自己对晋灵公的厌恶:“周人聚观拜路隅,明月为佩云为裾。”晋灵公的这些行为,引来了周朝人民的围观,他们用月亮当装饰品,用云彩做衣服来赞美他。然而这些赞美都只不过是虚妄之词。
最后三句:“归来千岁孰在无,赤松老彭自为徒。”“赤松”、“老彭”都是传说中的仙人,意思是晋灵公虽然现在还能享受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最终也将归于沉寂,终将被人们遗忘。而诗人则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格在追求精神上的独立自由上,他愿意追随晋灵公一同隐居山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这首诗是诗人为讽刺晋灵公而作,但诗人并未明言其意。诗中通过描写晋灵公荒淫失政,以及自己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的生活态度和追求。整首诗歌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既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也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体现了诗人高洁傲岸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