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霜露多,虽寒雪不作。
北归亦何喜,三年雪三落。
我田在城西,禾麦敢嫌薄。
今年陈宋灾,水旱更为虐。
闭籴斯不仁,逐熟自难却。
饥寒虽吾患,尚可省盐酪。
飞蝗昨过野,遗种遍陂泺。
春阳百日至,闹若蚕生箔。
得雪流土中,及泉尽鱼跃。
美哉丰年祥,不待炎火灼。
呼儿具樽酒,对妇同一酌。
误认屋瓦鸣,更愿闻雪脚。

【解析】

此诗为诗人在陈州做官时作,是诗人在陈州任上所写第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意在描写冬雪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此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十一月十三日雪”:这是诗的开头,也是这首诗的题意所在,说明诗的内容是围绕这一场大雪来写的。

“南方霜露多,虽寒雪不作”,南方霜露多,虽然天气寒冷,但大雪却没有下。“南方”指的是陈州以南。“霜露多”,指霜多雨多,气候潮湿。“虽寒雪不作”即虽然天很冷(霜露多),但是大雪也没有下。“作”字的意思是“出现”。

“北归亦何喜,三年雪三落”:我回到家乡也很高兴啊,因为这三年来,我三次下雪。这里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亦何喜”意思是说有什么可高兴的呢?“三年雪三落”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有三年降了三次雪,这里的“三”指的是农历年份,而不是指次数。

“我田在城西,禾麦敢嫌薄”:我的田地在城西,禾苗麦子不敢嫌弃地少。“我田在城西”意思是说我的田地在陈州的城西,也就是在城郊;“禾麦不敢嫌薄”意思是说禾苗麦子不敢嫌弃地少,因为诗人在城郊种了庄稼。

“今年陈宋灾,水旱更为虐”:今年陈州、宋州遭受灾害,水灾旱灾更为严重。“陈宋”是指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闭籴斯不仁,逐熟自难却”:囤积居奇,这是不仁义的行为,因为粮食已经成熟了,所以囤积起来就很难销售出去。

“饥寒虽吾患,尚可省盐酪”:饥饿、寒冷虽是我所忧虑的,但还可以节省点盐和奶酪。“饥寒”是指饥寒交迫,生活困苦。“吾患”是指自己所忧虑的。

“飞蝗昨过野,遗种遍陂泺”:去年冬天飞来的大蝗虫昨天又经过田野,留下许多蝗卵遍布于池塘里。“飞蝗”是指飞过的蝗虫,“陂”是指池塘,“蓼”,是一种植物名,也叫马莲、马蔺等,叶子可以喂牛马。

“春阳百日至,闹若蚕生箔”:春天阳光明媚一百天,好像蚕在吐丝织网一样。“春阳”是春光明媚的意思;“百日”在这里是虚数;“箔”是丝网的意思。

“得雪流土中,及泉尽鱼跃”:等到冬天的大雪融化后,泥土里的水都干了,连泉水也都干涸了,这时候鱼儿就会跳跃着游动。

“美哉丰年祥,不待炎火灼”:多么美好啊!丰收之年吉祥如意,不用借助于火就可以煮熟食物了。“美哉”是指美好的事物;“丰年祥”是指丰收的年份;“不待炎火灼”是指不用借助于火就可以煮熟食物了。

“呼儿具樽酒,对妇同一酌”:于是我招呼孩子准备了酒,和妻子一起举杯畅饮。“具”是准备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以记事为主,叙述了诗人在陈州任上所写的一组五言律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在陈州做官时所作,是诗人在陈州任上所写第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个字,中间两联押韵,最后一句不押韵。《诗经·小雅》有《四月》篇云:“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七月》篇云:“六月食郁及蓄。”《楚辞·九歌》有《东君》篇云:“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古诗十九首》中有《行行重行行》一篇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可见当时民间流传着一首咏叹秋日将临而草木摇落的诗作。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它是诗人在陈州任上所写第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先写陈州南面霜露多,虽然这样严寒,大雪还是没有下下来。然后写诗人回到故乡也很高兴啊,因为这三年来,他三次下雪了。接着写了诗人的家乡在城西,禾苗麦子不敢嫌弃地少,因为诗人在城郊种了庄稼。然后写了今年陈州、宋州遭受灾害,水灾旱灾更为严重。然后写了囤积居奇不仁义,因为粮食已经成熟了,所以很难销售出去。最后写了饥饿、寒冷虽是他所忧虑的,但还可以节省点盐和奶酪。然后写了飞蝗昨天又经过田野,留下许多蝗卵遍布于池塘间。接着写了春光明媚一百天,好像蚕在吐丝织网一样。等到冬天的大雪融化后,泥土里的水都干了,连泉水也都干涸了,这时候鱼儿就会跳跃着游动。然后最后两句是说多么美好啊!丰收之年吉祥如意不用借助于火就可以煮熟食物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