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
弟兄六十老病馀,万里同遭海隅送。
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
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
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
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
来时邂逅得相携,归去逡巡应复从。
莫惊忧患尔来同,久知出处平生共。
虽令子孙治家学,休炫文章供世用。
颍川筑室久未成,夜来忽作西湖梦。

诗句注释:

  •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

  • “孟子”指的是宋代学者苏辙,他在此处引用孟子的言论以表达自己心态的平和。“自夸”表明他自豪于自己的内心平静。“心不动”表示他不受外界影响,保持内心的坚定和平静。“未试永嘉铁轮重”中的“未试”可能是指尚未经历或测试,而“永嘉铁轮重”则可能是比喻某种沉重的负担或考验。

  • 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

  • 这里的“弟兄”可能指苏辙与他的兄弟共同生活或共度难关。“六十”可能指的是年龄或时间长度,暗示他们已到了晚年。“老病余”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年纪和健康状况,使得整体情境显得更加凄凉。“万里同遭海隅送”中的“同遭”表达了他们共同面临的困境,“海隅送”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遭受困难。

  • 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

  • “长披羊裘”描述了一种节俭朴素的生活状态,可能意味着他们在物质条件上较为简陋,但仍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类严子”可能是指他们的行为或态度类似于古代的贤者严光。“罢食猪肝同闵仲”中的“罢食”可能表示他们不再需要通过饮食来满足身体需求,这可能是因为疾病、年老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衰弱。

  • 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

  • “大男”可能是指年长的男性成员,他们负责处理家庭中的事务和管理农田。“幼子随行躬釜瓮”中的“随行”表示他们的孩子们也一同行动,“躬釜瓮”可能意味着他们亲自参与家务和农活。这种描述展现了家庭生活的艰辛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

  • 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

  • “低眉语笑”描述了与邻居和睦相处的场景,其中“低眉”可能表示谦逊或礼貌的态度,“语笑”则传达了友好和愉快的氛围。“弹指吁嗟到蛮洞”中的“弹指”可能象征着短暂的时刻或快速的交流,而“吁嗟”则表达了一种感叹或是对于某件事情的感慨。

  • 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

  • “茅茨一日”可能指的是房屋的一角,强调了对家园的重视和维护。“敢忘葺”表达了对房屋修缮的重视,“一日”强调了及时性和紧迫性。“桑柘十年须勉种”中“桑柘”是一种植物,通常用于象征农业活动,“十年”可能表示长期的耕耘和辛勤付出,“须勉种”强调了必须努力耕种的必要性。

诗句译文:

  •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
  •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曾尝试永嘉铁轮重。
  • 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
  • 弟兄六十人已步入老年,遭遇海角天涯的艰难。
  • 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
  • 长年披着简陋的羊皮衣,放弃猪肝之美味,如同严光一般简朴无华。
  • 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
  • 年长的男子留在田间劳作,幼小的孩子跟随其后,亲手操作锄头和水桶。
  • 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
  • 低头微笑地与邻里交谈,短短一瞬便感叹远山深洞之美。
  • 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
  • 即使是临时搭建的屋顶也不应忘记修缮,桑柘树需经过十年的努力才得其果。

诗句赏析:

  • 孟子自夸心不动,未试永嘉铁轮重中的“未试”表达了一种谦逊和不张扬的态度。
  • 弟兄六十老病余,万里同遭海隅送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困难的生活环境。
  • 长披羊裘类严子,罢食猪肝同闵仲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 大男留处事田亩,幼子随行躬釜瓮反映了家庭责任和传承的重要性。
  • 低眉语笑接邻父,弹指吁嗟到蛮洞捕捉了与邻里和睦相处的美好瞬间。
  • 茅茨一日敢忘葺,桑柘十年须勉种强调了对家的基本建设不可忽视,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坚持。

《同子瞻次过远重字韵》是一首表现苏辙及其兄弟在艰难时期的生活和情感的作品。诗中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坚韧态度,还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文人的生活面貌以及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