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生吾庐,一雨一增茜。
本亦何预人,怀抱终眷眷。
老傅时已迫,尘垢日须浣。
永惭旧文书,展读不终卷。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
诗句解析:
- 读书虽不恶:虽然读书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若长时间不阅读则会感到厌倦,说明读书有其乐趣,但过度则可能失去兴趣。
- 不读亦自好:不阅读也有其好处,表明阅读和不阅读都有其各自的价值。
- 根牙就区别:指自然界中的事物随着时间推移会有所变化,就像植物的根和牙齿会随着岁月而发生变化。
- 花实随时老:比喻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老或衰退,这里强调了事物的自然规律。
- 耘锄不可无:耕作是必要的,但过度劳作则可能适得其反,这里表达了适度的重要性。
- 雨露勿忧少:比喻人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过多的努力可能会适得其反。
- 我钓不在鱼:表示钓鱼不是为了捕鱼,而是享受钓鱼的过程,这里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 诗歌鉴赏:《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苏辙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独特审美和人生观。诗中的“读书”、“耕锄”、“钓”等元素,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关注,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和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家庭、亲情和生活态度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人们也应该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