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迁海康,实编于民。
少而躬耕,老复其真。
乘流得坎,不问所因。
愿以所知,施及斯人。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是北宋诗人苏辙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旨在回应其兄长苏轼对陶渊明《劝农》诗的和作。苏辙与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两人在文学创作上各有特色,但经常相互唱和。
苏辙的创作主题紧密围绕农业劳作。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以及对他们生活困境的同情。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海南多荒田的现象,还指出了当地居民以贸易香料为生的生计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使得所产的粮食不足以食。苏辙的这种关注点体现了他对民众生计的关注,以及对改善民生的期望。
苏辙在这首诗中也提到了自己身处海南的经历,他观察到当地居民虽勤于农业却依旧无法解决温饱问题。因此,他在诗中呼吁人们重视和从事农业劳动,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状况。
苏辙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他的诗歌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直接表达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理解。这种风格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劝农诗》作为苏辙的作品,不仅是对哥哥苏轼作品的回应,也是他对农业生产的深刻思考和表达。苏辙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发展,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