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下颜光禄,二纪瞻马首。
停骖肃松槚,风节应不朽。
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下马桥
介绍
邵公济(1257—1330)字天启,号东斋。元末明初文学家、诗人。著有《东斋诗余》、《东斋诗集》等。《泰定山房十诗·下马桥》是邵东斋的名篇之一,写于至顺二年(1331)。此诗为组诗之第一首,以“游”为线索,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原文如下:
下马桥边水拍堤,
绿杨阴里路逶迤。
行人日暮愁归去,
飞鸟一声春草时。
相关推荐
【注释】 邵公济:名谦,字济之,宋元间人,为文有《靖康遗录》等。 泰定山房:在今江苏苏州。 十诗:即《泰定山房记》,《靖康纪闻》。 下马桥:即下马墩,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是苏东坡贬居时所作《东坡志林》中记载的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邵公济求得泰定山房十诗后所作的一首题咏,表现了诗人对前贤的怀念之情。 首二句“泉下颜光禄,二纪瞻马首”,点明邵公济求得泰定山房十诗的时间和作者。据史书载
注释: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下马桥,这首诗是诗人对邵公济在泰定山房十首诗的赞赏。其中“源深派河汉”指的是邵公济的诗才深厚,如同银河一样深远;“蹙蹙寻常窄”则形容邵公济的诗歌内容虽然平常但富有韵味;“嗜芰借甘滋”指的是邵公济善于借鉴他人之长来丰富自己的创作;“无涯君子泽”则是赞美邵公济的才华如同君子的品德一样渊博。 赏析:邵公济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内容丰富而著称
这首诗是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下马桥的一部分。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易经传父子,前后弓帛贲。 - 易经传:指《周易》的注解。 - 父子:这里可能指的是孔子和其儿子孔伋,因为《周易》被认为是孔子所传下来的。 - 前后弓帛贲:这里的“前后”可能是指《周易》中的卦象,而“弓帛贲”则是对这些卦象的解释和解读。 2. 衣钵堂室中,千古发潜秘。 - 衣钵:这里可能指的是孔子的教诲和教导
【注释】 昼扃:白天关闭,指隐居。 熟鹿守:熟鹿,即养鹿,指隐居生活。 启:打开门闩。 素鸦:白色乌鸦。 延陵挂孤剑: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的佩剑,在延陵(今江苏常州)悬挂着。 峨岷:峨眉山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泰定山房,过着恬淡宁静的生活,表现了诗人隐逸的情怀。 首句“昼扃熟鹿守”,意思是说诗人白天隐居在深山之中,就像一头被关在笼子里的熟鹿一样。第二句“晨启素鸦驯”
诗句原文: 以心为形役,徇人失天真。 蕨薇与杞荑,求仁始得仁。 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以心为形役",意思是说人往往会被外在的欲望和名利所驱使,忘记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和追求。"徇人失天真",则是说这种追逐名利的行为让人丧失了纯真的自我。这里的“天真”指的是人的本性、本真。 "蕨薇与杞荑","蕨薇"是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
注释: 蚁穴封于何险地,醯鸡岂能讥笑它。 须弥山一眼便看清,亭中之人大为惊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蚂蚁在一座险要的山崖上筑巢,醯鸡(一种小而黑的鸡)对此不屑一顾。但当人们来到山崖下,看到那巍峨壮观的须弥山时,他们不禁为之惊叹。 首句“蚁封于何险”,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蚂蚁筑巢行为的质疑和嘲讽。同时,也揭示了蚂蚁虽小,却能利用险要地势来保护自己家园的智慧。
注释:邵公的诗中,泰定山房如同往日那样安静,玉灵确实存在。 归船载满了江海之水,洗净我的身心。 赏析:此诗为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中的下马桥诗。首二句写诗人到访山房后的所见所感,第三、四句写诗人在山房中洗濯身心,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房主人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朴素流畅,情感真挚感人
注释:邵公济在泰定山房求得的十首诗,其中一首名为《下马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译文:邵公济在泰定山房求得的十首诗中,有一首题为《下马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下马桥的美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其中。同时,诗人还通过对邵公济求得的十首诗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注释: 1. 邵公济:人名,可能是邵雍(字康节,号尧夫)的别称。 2. 泰定山房:邵雍居住的地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 3. 十诗:指邵雍在泰定山房创作的十首诗。 4. 下马桥:邵雍居住的泰定山房附近的一座桥,因邵雍常骑马路过而得名。 5. 怀仙津:怀念仙人的渡口。 6. 步翳:漫步在荫凉之处。 7. 凡圣隔二尘:凡人与圣人之间隔着两层尘世。 8. 长统植园果:长期种植园中果实。 9.
【注释】 邵公济:南宋诗人。泰定山房:即泰定书堂,邵公济的居所。十诗:指《泰定山房十诗》。下马桥:地名,在浙江天台县西,为邵公济曾隐居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侧生昂九霄”写山的高度和姿态。第二句“萧森谷量簬”,写山的气势,用“萧森”、“量”、“仞”三个词来形容山的高峻、清幽,并借以形容人的心情。第三句“溪岚翠欲滴”,写山的色彩,“溪岚”是山间云雾,“翠”是青翠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