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下颜光禄,二纪瞻马首。
停骖肃松槚,风节应不朽。
【注释】
邵公济:名谦,字济之,宋元间人,为文有《靖康遗录》等。
泰定山房:在今江苏苏州。
十诗:即《泰定山房记》,《靖康纪闻》。
下马桥:即下马墩,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是苏东坡贬居时所作《东坡志林》中记载的地名。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邵公济求得泰定山房十诗后所作的一首题咏,表现了诗人对前贤的怀念之情。
首二句“泉下颜光禄,二纪瞻马首”,点明邵公济求得泰定山房十诗的时间和作者。据史书载,颜光禄(即颜真卿)于唐玄宗开元末年(741年)被贬为道州刺史,后任抚州别驾、洪州司马。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他以“五十九岁”的高龄,毅然奔赴江西吉州去讨伐叛军,不幸被俘,不屈而死。邵公济所求得的泰定山房十诗就是颜真卿在安史之乱时写的。
“泉下”三句“二纪瞻马首”,意即他在泉下看到邵公济前来拜访,已过了二十几年。这两句是说,邵公济来到他的墓地,瞻仰他的遗像,并询问有关他的事情。
中间四句“停骖肃松槚”,是说他在邵公济来拜访之前,先到坟前祭拜。“骢马”,指邵公济所乘的马。“松柏”,指坟墓上的松树柏树,这里代指坟墓。“风节”,指高尚的气节。“应不朽”,意为他的精神将永存。
最后一句“风节应不朽”是对邵公济的祝愿。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