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阙浮光照短亭,至今猿鸟啸青荧。
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所提供的内容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双阙浮空照短亭,至今猿鸟啸青荧。
君王自此西巡狩,再使鱼龙舞洞庭。
蜀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舜九疑。
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诗句解析:
- 双阙浮空照短亭:描述了建封寺中高高的双阙塔,以及其下那座小亭子的景象。“双阙”指的是古代皇帝宫殿或陵墓前的两座高大的楼阁,常用于显示皇家权威和尊严。“浮空”则表达了塔与天空的连接,给人一种悬浮在空中的感觉。而“照”字则强调了塔的明亮和辉煌,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 至今猿鸟啸青荧:此句描绘了建封寺周围的自然环境,猿猴和鸟类在夜晚仍然活动,发出叫声。“至今”表明这种景象持续存在,时间之久。“啸青荧”中的“青荧”可能指月光下的微光,而“啸”则传达出一种生动的、仿佛能听到动物声音的动态感。
- 诗歌主题:
- 自然景观:通过描绘建封寺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双阙浮空”“至今猿鸟啸青荧”等句子,都体现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 历史与文化:通过对古代建筑和神话传说的引用(如“蜀人文赋楚人辞”和“尧在崇山舜九疑”),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
苏轼的《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诗篇,更是一幅充满历史和文化意蕴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