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御容妙善师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奉冉冉闻天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写御容妙善师》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诗歌,具体描写了苏轼在早年朝中旧事的回忆以及对皇帝御容的描绘与赞美。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绘画艺术的高度期待。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被誉为“文坛泰斗”。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后世广泛传颂。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苏轼在《赠写御容妙善师》一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例如,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丰富的视觉描绘,将皇帝的遗容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中的“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等句子,生动传达了皇帝遗容的庄严与神圣。
  • 情感表达: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深厚的怀旧之情和对先皇的深切眷恋。通过对往昔朝政的回忆,他抒发了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该诗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 文化内涵: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赠写御容妙善师》不仅仅是对一位画师技艺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和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扬。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苏轼在这首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日月角”、“铁门限”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 语言优美:苏轼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尤其是诗句的排比和对仗,如“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 情感真挚:苏轼在这首诗中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无论是对自己过去的回忆,还是对先皇的赞美,都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1. 文学影响
  • 影响深远:《赠写御容妙善师》作为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宋代,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并被视为研究宋代绘画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文献。
  • 启发后人:该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它启示人们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用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去打动读者的心。

《赠写御容妙善师》不仅是一首描绘皇帝遗容的优秀作品,也是苏轼艺术成就的代表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文学魅力和艺术才华,也可以从中汲取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艺术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