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吕梁仲屯田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
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
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
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
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
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馀王尊。
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
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
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
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
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
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
宣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
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黥髡。
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
高城如铁洪口快,谈笑却扫看崩奔。
农夫掉臂免狼顾,秋谷布野如云屯。
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吕梁仲屯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体现了苏轼忧民之情和正直的士大夫社会责任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内容与背景
  • 诗歌原文:乱山重叠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流奔浑。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吕梁自古喉嘴地,万顷一抹何由吞。坐看入市卷闾井,官吏百姓跑尽我王尊。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岁寒霜重水归壑,只见屋瓦留沙痕。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宜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鲸髡。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高城如铁洪口决,谈笑却扫看崩奔。农夫掉臂免狼顾,秋谷布野如云屯。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 诗歌鉴赏:苏轼在此诗中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深切忧虑。通过描绘吕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诗人展现了自己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和关注。他以自然景观的变化隐喻时局的动荡不安,用“万顷一抹”来比喻治理国家如同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此外,诗歌中的“吟诗破屋愁鸢蹲”等句子,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他仍坚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现实主义色彩:《答吕梁仲屯田》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抒情叙事相结合:诗歌的前半部分主要以赋体进行叙述,后半部分则通过抒发情感来叙事,使得诗歌在抒情的同时兼具叙事的功能。这种叙事与抒情的完美结合让读者不仅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还能理解到背后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 深刻的社会意义:《答吕梁仲屯田》通过对吕梁地区的描写,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问题。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提出了对于时政的关注和反思,显示了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1. 诗歌的现实意义
  • 反映社会现实: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如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这些问题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存在,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启迪思考:通过对《答吕梁仲屯田》的学习与研究,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当代社会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苏轼通过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现实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答吕梁仲屯田》作为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不仅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价值影响了历代读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与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