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
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
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
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
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
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
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
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又号铁冠道人。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2. 诗句原文: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

  3. 诗词赏析

  • 该诗通过描绘一种名为“榧子”的果实,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赠送礼物时的期望和祝愿。诗中将榧子比作珍贵无比的宝物,希望收礼者能够珍视这份礼物,并以此自养。这种物微情深的表达,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果实的描述,不仅传达了礼物的价值,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习俗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对友人的祝愿,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朋友的关心。
  • 诗中的“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表达了诗人对于收礼者的祝福,希望其能够因此获得精神上的滋养和提升。“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则可能暗含某种比喻,表达了与收礼者之间深厚的友谊或共同的敌人。

《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不仅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底,更体现了他对人际关系和艺术表达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苏轼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