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游新堂,春风雪消后。
池中半篙水,池上千尺柳。
佳人如桃李,胡蝶入衫袖。
山川今何许,疆野已分宿。
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
繁华真一梦,寂寞两荣朽。
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
应怜船上人,坐稳不知漏。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修养,更通过细腻的文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深远的月夜场景中。
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诗、文、词皆堪称一流。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他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其中不乏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在《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这首诗中,苏轼巧妙地运用了“明月人华池,反照池上堂。堂中隐几人,心与水月凉”等诗句,以月亮为引,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苏轼的诗作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生活智慧,如他在这首诗中的“风萤已无迹,露草时有光”所表达的,不仅是对月夜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同时,“起观河汉流,步屧响长廊”则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哲思,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不仅展示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卓越才华,更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这首诗作及其背后的创作背景、历史价值和艺术特色,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