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
当时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颜。问今太守为谁欤?护羌充国鬓未斑。
躬持牛酒劳行役,无复杞菊嘲寒悭。超然置酒寻旧迹,尚有诗赋镵坚顽。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诗作。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苏轼正在赴登州途中,途径密州时,受到密州太守霍翔的招待。诗中通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霍翔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对友情的高度赞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昔饮雩泉别常山,天寒岁在龙蛇间。
    山中儿童拍手笑,问我西去何当还。
    十年不赴竹马约,扁舟独与渔蓑闲。
    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
    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
    愿公谈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湾。

  2. 诗歌赏析

  • 友情的赞颂:《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种对友情、忠诚和牺牲精神的赞颂。诗中通过对霍翔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和怀念。
  • 历史背景的反映:此诗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通过对霍翔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风貌。
  • 艺术成就:作为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生动而富有诗意,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 文化价值:此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诗中的典故、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1. 创作背景
  • 苏轼的生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其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 诗的创作时间: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苏轼正在赴登州途中,途径密州时受到霍翔的招待。
  • 霍翔的背景:霍翔,即霍端仁或霍端友,是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曾担任密州刺史,以清廉著称。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多种意象,如“孤云”、“马耳”、“烟鬟”,这些意象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的解读,可以看到苏轼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更是一位深具人文关怀和历史责任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中华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