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芝上人游庐山

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
比年三见之,常若有所适。
逝将走庐阜,计阔道逾密。
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
江南千万峰,何处访子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芝上人游庐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政治家。他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但他的作品却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1. 诗词原文
    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2. 诗中意象

  • “二年阅三州”: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经历的回顾,暗示了作者在宦海中的沉浮与历练。
  • “我老不自惜”:反映了苏轼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衰老的无奈接受。
  • “团团如磨牛”:通过比喻手法,形容自己年岁虽大,但志气犹存。
  • “长与鱼鸟逸”: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1. 诗歌鉴赏
  • 借景抒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和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风格:苏轼的这首诗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体现了其独特的文风。
  • 情感表达: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1. 文化背景
  • 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自古以来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 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庐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宝库,也是许多文人墨客交流思想的场所。苏轼在此留下了诸多诗作,其中不乏传世之作。

苏轼的《送芝上人游庐山》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作为宋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诵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