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阅三州,我老不自惜。
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
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
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
比年三见之,常若有所适。
逝将走庐阜,计阔道逾密。
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
江南千万峰,何处访子室。
【注】送芝上人游庐山:送你到庐山去。
二年阅三州:两年里,走过了三个州。
磨牛:喻指庐山的山形。
陈迹:过去的足迹。
世外人:超脱尘世的人。
炯炯:明亮的样子。
计阔道逾密:估计距离会越来越小,道路也越来越狭窄。
寄耳:比喻生命短促。
出处谁能必:出处和归宿,谁能预先决定呢?
子室:指庐江。庐江是古地名,这里代指庐山。
【译】
两年间走过了三个州,我年老而不爱惜自己。
庐山的山峰如同圆周,又像磨盘上的牛;山路崎岖踏过无数前人的足迹。
谁知道那些超脱尘世的人,永远与鱼鸟为伴逍遥自在。
年迈的灵芝犹如天上的明月,时而在云中出现。
这两年里你三次到庐山来,好像总有某种寄托。
将要前往庐江(今属安徽省),估计路途遥远,道路越发狭窄。
我的生命就像飘荡在外的浮萍,哪里能够确定我的去处呢?
江南群山千万重,不知在哪里才能找到你的庐舍。
【赏析】
本诗是送别友人芝上人之游庐山之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庐山的雄奇壮丽,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
首句写送别的时间。“二年阅三州”四字写出了送别时的心境:两年时间里,作者走过三个州,而自己仍然不自怜。这两句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又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二、三两句写庐山之高峻。“团团如磨牛”,形容庐山山峰的形状,如同圆周或磨盘上的牛;“步步踏陈迹”,描写山路的崎岖。这两句既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之情。
四、五两句写友人芝上人超脱尘世。“岂知世外人,长与鱼鸟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生活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的无奈和困惑。
六、七两句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认识。“老芝如云月,炯炯时一出”,以灵芝比喻自己年老而志犹存,希望在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再见庐山,表达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的无奈和感慨。
八、九两句写对友人未来行程的预测。“比年三见之,常若有所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到来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十、十一两句写对友人未来的展望。“逝将走庐阜,计阔道逾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踏上庐山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十二、十三两句写对友人未来的祝愿。“吾生如寄耳,出处谁能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命运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关切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意。
十四、十五两句写对友人未来的祝愿。“江南千万峰,何处访子室”,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风光和友人芝上人的超脱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