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 梅花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顋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阮郎归·梅花》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词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不仅是“苏黄”(与黄庭坚合称)和“苏辛”(与辛弃疾合称)之一,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成就达到了极高的高度。

  2. 词的内容解析

  • 《阮郎归·梅花》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的风姿以及词人的内心世界。词中通过对梅花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首句“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了梅花在月光下的静谧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堂前一树春”则通过具体的景象,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梅花的美丽。
  • 词中的“东风何事入西邻”反映了词人的孤寂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外界干扰的不满和无奈。“儿家常闭门”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保守思想或是词人个人的生活状态。
  1. 艺术特色分析
  • 《阮郎归·梅花》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形式,即双调四十七字,分为前后两片,每片四平韵。这种形式既符合古代诗词的规范,又能有效地传达词人的情感。
  •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暗香”、“东风”、“雪肌冷”、“玉容真”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词的美感,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世界。
  1. 文化意义与影响
  • 《阮郎归·梅花》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它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一个侧面。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
  • “东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力的勃发,而“西邻”可能代表了社会的某种界限或保守势力,这些都体现了词人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社会批判和自我反思。

苏轼的《阮郎归·梅花》不仅因其艺术价值受到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而被后世传颂。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跨越时代的局限,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注解

阮郎归:词牌名。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被邀至家。留住半年,思归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已十世。二人重返天台访仙女,踪迹已杳。详见《太平广记·卷六十一·天台二女》引《神仙记》。曲名本此,韵密而平和,故作凄音。宋人用此调者甚众。双调,四十七字,前後阕各四平韵。曲牌名,有二,均属南曲南吕宫。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但多仅用其前半阕或後半阕,用作引子;其二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宋丁持正词有「碧桃春昼长」句,名《碧桃春》。李萧远词名《醉桃源》。曹双溪词名《宴桃源》。韩涧泉词有「濯缨一曲可流行」句,名《濯缨曲》。

题注:明吴讷钞本卷下、《苏长公二妙集》本题作「梅词」。明吴讷钞本《拾遗》卷重出,调名改作「醉桃园」,题同。毛本作「集句梅花」。

「暗香浮动月黄昏」句:傅子立注:「林和靖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刘尚荣按:「句见《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二·山园小梅之一》。」

「堂前一树春」、「儿家常闭门」句:傅子立注:「唐诗:『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枝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得入来。』」刘尚荣按:「此乃蒋维翰《春女怨》诗,见《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五》。」

雪肌冰:傅子立注:「《庄子》:『肌肤若冰雪。』」刘尚荣按:「见《庄子·卷一·〈内篇·逍遥游〉》。」

玉容:傅子立注:「白乐天诗:『玉容寂寞泪阑干。』」刘尚荣按:「句出《长恨歌》,见《白氏长庆集·卷十二》。」

香腮:明吴讷钞本《拾遗》作「宫妆」。

岭头:《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陇头」,近是。傅注本词正文及注均作「岭头」,应有所本。

「折花欲寄岭头人」句:傅子立注:「《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岭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刘尚荣按:「事见《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梅〉》。《御览》『岭头』作『陇头』,近是。」

「江南日暮云」句:傅子立注:「柳文畅诗:『日暮江南春。』」刘尚荣按:「句见《江南曲》,『暮』原作『落』,见《玉臺新咏·卷五》,别见《艺文类聚·卷四十二·乐府》,《乐府诗集·卷二十六·乐府》。」云,傅注本、元延祐本作「春」,元延祐本原校:「一作『云』。」明吴讷钞本作「云」,义胜。又龙榆生笺:「彊邨本以『春』韵複,据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