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早川原净丽,雨馀风日清酣。
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是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王羲之书法的欣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王羲之书法风格的理解和感悟。
全诗如下: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西太一见王荆公,笔迹如新雁翼张。
忽见旧诗头已秃,知君学道到非常。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神宗时参与变法(熙宁变法),任参知政事。在变法中消极守成,保守派称之为“新党”,后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 王安石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上万言书,提出天下治乱的根本出路,要求宰相兼用才能,罢去无能之辈,减少冗官,减免赋税,推行新法,以改革弊政;并积极发展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