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
【注释】
西太:即西京,指北宋的首都汴京。王荆公:指王安石,当时任宰相。下:指饮酒。征西: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临终前嘱咐后事说:“吾平生所好者,书与箭也。丞相宜以书遣人送葬,我则当以一箭还之。”
【赏析】
此诗是王安石对友人赠诗的酬答之作。友人的诗句中有“樽中若下”和“墓上征西”二词,王安石便用“何须墓上征西”和“但有樽中若下”两句予以回答,并点明自己的用意。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是说,只要酒在酒杯里,喝得痛快,何必到坟墓上去征讨呢?这是说,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像酒一样,越喝越有味,越喝越痛快,不必去追究过去的历史是非。诗人用这种反诘的语气,表明自己对于友人赠诗的态度:既没有接受的意思,也没有拒绝之意,只是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示对朋友的敬爱之情。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是说,听说乌衣巷口现在已是烟雨朦胧、草木苍茫,再也找不到当年王导、王敦兄弟曾经住过的地方了。这里诗人用了王导、王敦兄弟曾住过的乌衣巷作比。乌衣巷口本是一片繁华景象,如今却变得烟雨苍茫、草木苍茫,这正说明历史的变迁是多么地不可逆转呀!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沧桑、人生易变的感慨。
这首诗的大意是:你赠给我的诗里有“樽中若下”,我的回答是“墓上征西”;你赠给我的诗里有“闻道乌衣巷口”,我的回答是“而今烟草萋迷”。这就是我对你赠诗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