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

厚重资天粹,忠清袭世芳。
周臣言谔谔,汉相貌堂堂。
见象中台拆,伤时一鉴亡。
罢朝仍制服,恤礼厚公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颂的文学作品《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并非直接介绍,而是作为对某位历史人物生平和成就的一种纪念形式存在。这首诗通过苏颂的文笔记录了一位名叫康国韩的太傅的历史地位与个人品质,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他是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曾历任江宁、知江宁等职,并因英宗即位时上疏力陈政事而深得皇帝信任。

  2. 作品原文
    厚重资天粹,忠清袭世芳。周臣言谔谔,汉相貌堂堂。见象中台拆,伤时一鉴亡。罢朝仍制服,恤礼厚公王。

  3. 诗句解读:这首诗的开篇“厚重资天粹,忠清袭世芳”赞颂了康国韩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卓越表现。接着“周臣言谔谔,汉相貌堂堂”描绘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形象。“见象中台拆,伤时一鉴亡”反映了其一生的功绩及其不幸遭遇。最后两句“罢朝仍制服,恤礼厚公王”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4. 文化价值:作为一篇悼念诗,它不仅展现了康国韩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记忆。此外,该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忠臣良将的评价和记忆方式。

苏颂的《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诗歌作品。它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纪念,更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北宋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