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同敖侄韵

不见山翁住翠微,空传金刹自前齐。
晓猿夜鹤休惊恐,泽雉林乌自雊啼。
客到上方思寄傲,僧携素板乞留题。
重寻黄鹄飞翔处,尽日无人为指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古代文学之美——《又同敖侄韵》

苏颂的《又同敖侄韵》,一首蕴含深意的宋代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后世读者为之倾倒。在这首诗里,苏颂不仅用笔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通过这些画面传递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感慨。

首先让我们走进诗中那“不见山翁住翠微”,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山水之间。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山翁的隐居生活,似乎也成为了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一种向往。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动物的意象。例如,“晓猿夜鹤休惊恐”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自由自在状态的赞美,也反映了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而“泽雉林乌自雊啼”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苏颂通过这一系列生动的描述,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引发了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层次思考。诗中的“客到上方思寄傲,僧携素板乞留题”,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现实束缚的深刻反思。

诗中“重寻黄鹄飞翔处,尽日无人为指迷”的句子,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种寻找人生真谛的旅程。在这里,黄鹄象征着追求目标与理想的不懈奋斗,而无人指迷则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和独立思考,而非盲目追随他人的脚步。

《又同敖侄韵》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自然与人文,个人与世界。通过对它的阅读和理解,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地追寻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