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平原

斋坛一钺底须悭,坐见诸贤散似烟。
不使庆元为庆历,也由人事也由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韩平原》是宋代文学家罗大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权臣韩侂胄命运的感慨。在这部作品中,罗大经巧妙地将历史与哲理结合,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人性与命运交织的复杂性。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罗大经,生于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字景纶,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曾历任容州法曹掾、抚州军事推官等职。因事被劾罢官。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是一位深具社会洞察力的历史见证者。罗大经的作品常常以深刻的社会观察和独到的见解见长,其文字风格清新而不失厚重。

  2. 作品原文及注释:《韩平原》原文为“斋坛一钺底须悭,坐见诸贤散似烟。不使庆元为庆历,也由人事也由天”,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其中,“斋坛一钺”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象征或仪式,而“诸贤散似烟”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离去和消散。

  3. 作品赏析:罗大经的这首绝句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诗人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更透露出对人性、权力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4. 写作背景:罗大经创作《韩平原》时,正值南宋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之时。作为权臣的宋宁宗赵扩,其政治手腕和个性特点在历史上有着复杂的评价。罗大经通过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以及对历史兴衰更迭的深刻反思。

  5. 历史意义:罗大经的《韩平原》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政治、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述,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深度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它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于后世的历史文化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罗大经的《韩平原》不仅是一首艺术精湛的诗歌,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次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及其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