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坛一钺底须悭,坐见诸贤散似烟。
不使庆元为庆历,也由人事也由天。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的作品。他提倡“格物致知”,主张通过穷理达到明心见性,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首诗中,他用“斋坛一钺底须悭”来表达他对学问的态度,即他认为学问不应该吝啬,应该广泛地传播,造福于世。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一句:“斋坛一钺底须悭”,意思是说,在斋坛上使用的斧头(象征知识)不应该吝啬。这里的“悭”是吝啬的意思。朱熹认为,知识不应该被少数人所掌握,而应该普及到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受益。

第二句:“坐见诸贤散似烟”,意思是说他坐着就能看到许多贤才像烟雾一样消散。这里的“诸贤”泛指所有的贤才,“散似烟”则形容他们像烟雾一样迅速消失,无法再聚集在一起。朱熹在这里用“散似烟”来形容那些优秀的人才纷纷离去,表达了他对这种人才流失现象的忧虑。

第三句:“不使庆元为庆历”,意思是说,他不能让庆元成为庆历那样的繁荣时期。这里的“庆历”指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个盛世。朱熹认为,现在的宋朝已经失去了当年的辉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宋朝再次焕发出活力。

第四句:“也由人事也由天”,意思是说,这一切都是由人为和天意共同决定的。朱熹认为,人的作为和天命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历史的进程,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晚年的作品,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以及他对宋朝现状的不满和希望改变历史的愿望。他的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