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 孤山寒食

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记清明。正南北高峰,山传笑响,水泛箫声。吹散楼台烟雨,莺语碎春晴。何地无芳草,惟此青青。
谁管孤山山下,任种梅竹冷,荐菊泉清。看人情如此,沉醉不须醒。问何时、樊川归去,叹故乡、七十五长亭。君知否,洞云溪竹,笑我飘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声甘州·孤山寒食》是宋代诗人罗椅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词的原文、注释、译文、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1. 原文: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记清明。正南北高峰,山传笑响,水泛箫声。吹散楼台烟雨,莺语碎春晴。念故人、千里共婵娟,明月夜归程。

  2. 注释

  • 入声甘州:一种曲调名。
  • 孤山寒食:指在清明节期间,人们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进行扫墓和祭拜等活动。
  • 南北高峰:指杭州的南屏山和北高峰。
  • 山传笑响:形容山间传来的笑声或鸟鸣声。
  • 水泛箫声:水面上飘荡着箫声。
  • 楼台烟雨:指楼阁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 莺语碎春晴:指黄莺在春天的晴朗天空中欢快地鸣叫。
  1. 译文:匆匆而过的时光,又到了人们插柳纪念清明节的时候。正对着南北高峰,可以看到山间传来欢笑声,水面上也飘荡着箫声。风把楼台上的细雨吹散,黄莺在春天里欢快地鸣叫。

  2. 赏析

  •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清明节时节,面对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感受到时光流转的同时,也怀念起远方的朋友,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 词中的“南北高峰”,象征着家乡的山水,而“山传笑响,水泛箫声”则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环境中。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宋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诗词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思想的重要途径。罗椅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的诗词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生活感受,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八声甘州·孤山寒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词,也是了解宋代文化与艺术的一个窗口。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