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记清明。正南北高峰,山传笑响,水泛箫声。吹散楼台烟雨,莺语碎春晴。何地无芳草,惟此青青。
谁管孤山山下,任种梅竹冷,荐菊泉清。看人情如此,沉醉不须醒。问何时、樊川归去,叹故乡、七十五长亭。君知否,洞云溪竹,笑我飘零。

以下是对这首《八声甘州》孤山寒食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记清明。正南北高峰,山传笑响,水泛箫声。
    “甚匆匆岁月”,表达了时间飞逝的感觉,“又人家、插柳记清明”描绘了清明节时家家户户插柳的情景,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热闹。
  • 吹散楼台烟雨,莺语碎春晴。
    “吹散楼台烟雨”形容春天的雨后,烟雾散去,楼台清晰可见;“莺语碎春晴”则形容春天的鸟儿欢快地鸣叫,为晴朗的天空增添了生机。
  • 谁管孤山山下,任种梅竹冷,荐菊泉清。
    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孤山山下景色的冷漠感受,即使种梅竹和菊花泉水都显得冰冷。
  • 看人情如此,沉醉不须醒。
    通过对比人情冷暖,诗人感叹世事无常,沉醉其中不必清醒。
  • 问何时、樊川归去,叹故乡、七十五长亭。
    询问何时能回到故乡樊川,感叹故乡的七十五里长亭之路漫长而遥远。
  1. 译文
  • 时间飞逝,又是清明节时,人们忙着插柳以纪念先人。
  • 从南方北高峰传来欢笑声,水流中传来箫声。
  • 烟雨散去后,楼台清晰可见,莺鸟欢快地唱着。
  • 谁关心孤山山下的梅竹,它们冷冷清清。
  • 看人情冷暖,我沉醉其中,无需清醒。
  • 询问何时能回到故乡樊川,感叹故乡的七十五里长亭。
  1. 赏析
  • 词牌名与曲牌名:“孤山寒食”是词牌名,也是曲牌名,全词共八韵,故名“八声”。
  • 意象丰富:通过对四季变换和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
  • 情感深沉:诗人以淡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亲人、故土和过往时光的深深眷恋。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情感和回忆的深刻反思与抒发。
  • 艺术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春天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期待。

罗椅的《八声甘州·孤山寒食》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作,更是一种情感与哲理的交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生命、时光和家乡的深切感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宋词中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