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河、万里卷沙来,沙高与城平。
教红城明月,白城积雪,两不分明。
恨绝当年搜套,大举事无成。
长把秦时塞,付与笳声。
最好榆林雄镇,似骆驼横卧,人马皆惊。
更家家飞将,生长有威名。
为黄巾、全膏原野,与玉颜、三万血花腥。
忠魂在,颐君为厉,莫逐流萤。

【注】榆林镇: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注释】八声甘州:词牌名。此调有两体,一为双调九十九字,上片四句、三仄韵,下片五句、四平韵;一为双调一百零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万里卷沙:形容黄河波涛汹涌。

红城:指红城子。

白城:指白城子(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搜套:指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

笳声:指古代的胡笳音乐。

最好榆林雄镇:形容榆林镇地势险要,像骆驼一样横卧着。

飞将:指汉代霍去病,匈奴人称他的战马为“飞”,后来用来形容勇猛的将领。

玉颜:指刘备,因他脸庞洁白如玉而得名。

颐君:指晋朝陶渊明,字元亮。他曾作《咏荆轲》诗:“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烈士不顾身,壮心惜暮年。’……‘其人虽已没,千载犹传之。世岂无奇才,与子皆死。……长歌当哭,是所望于后之人也。”

【译文】大黄河波涛汹涌,万里黄河卷起泥沙,泥沙高得和城墙一般齐了。红城明月映照,白城积雪皑皑,两城相望却分不清。当年恨透了搜套起义,起义没有成功,反而被朝廷镇压。只能把秦时的边塞,交给胡笳的哀怨声。最好榆林雄镇,像骆驼横卧,人马都感到惊讶!家家户户都有飞将的英勇,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将士,都拥有威名!为黄巾起义的全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鲜血洒满了原野。忠魂在天,你作为帝王,一定要警惕!不要随流萤而去。

【赏析】这首词通过描写榆林关外的自然景观,抒发自己对历史上忠烈将士的怀念之情。词中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榆林关外自然风貌的雄伟壮观以及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同时,通过对历史上忠烈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上片开头两句“大黄河、万里卷沙来”,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象。这里的“卷沙”不仅写出了黄河水势汹涌澎湃的特点,更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接着以“教红城明月,白城积雪,两不分明”进一步描绘了榆林关外的壮丽景色。这里运用拟人手法,使明月和积雪仿佛有了生命般相互辉映,更加突出了榆林关外的美景。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并不能让人忘却历史的悲剧,所以作者笔锋一转:“恨绝当年搜套,大举事无成。”这句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叹和无奈之情。

词人转而表达自己对历史英雄的思考和感慨。“长把秦时塞,付与笳声”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又暗示了对历史悲剧的深深感慨。而“最好榆林雄镇,似骆驼横卧,人马皆惊”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榆林关外的雄壮景象。

下片开始,词人进一步描述了榆林关外将士的英勇无畏。“更家家飞将,生长有威名”一句,既表达了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之情,又暗含了自己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意。紧接着,“为黄巾、全膏原野,与玉颜、三万血花腥”一句,既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惋惜之情,又展现了将士们在战争中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最后,“忠魂在,颐君为厉,莫逐流萤”一句,既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又暗示了自己对历史悲剧的深深感慨。

整首词通过描写榆林关外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词中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榆林关外的壮丽景色以及将士们的英勇无畏精神。同时,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深深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