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抚琴刘伯华

公子方年少,丝桐长有名。
曲虽仍旧谱,指要发新声。
涧落泉初响,风清月正明。
起予千古意,恻怅不胜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抚琴刘伯华》是苏元老的作品,创作于宋朝,原文中表达了对刘伯华年少有名、才华出众的赞赏,以及对音乐艺术传承创新的期许。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部作品:

  1. 作品原文
  • 《赠抚琴刘伯华》原文如下:
    公子方年少,丝桐长有名。
    曲虽仍旧谱,指要发新声。
    涧落泉初响,风清月正明。
    起予千古意,恻怅不胜情。
  1. 作品赏析
  • 这首词通过“公子方年少,丝桐长有名”开篇,描绘了刘伯华年轻有为的形象,并预示了其日后在音乐领域的成就和地位。
  • “曲虽仍旧谱,指要发新声”则表明虽然传统曲目仍在流传,但刘伯华的演奏却能在其中注入新的元素和生命力,显示出他在音乐上的创新能力。
  • “涧落泉初响,风清月正明”以自然景观作比,形容刘伯华的琴声清澈悠扬,与月光、风声相得益彰,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 “起予千古意,恻怅不胜情”反映了作者深受触动,对刘伯华的音乐才华感到钦佩,同时也带有一丝惋惜之情,因为这样的才华可能无法得到应有的传承和发展。
  1. 作品背景
  • 《赠抚琴刘伯华》是宋代苏元老创作的一首词,旨在赞美刘伯华年少成名、技艺超群,同时鼓励其在音乐艺术上不断创新。
  • 刘伯华作为一位杰出的琴师,他的音乐才华不仅在当时受到认可,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作品影响
  • 尽管苏元老的创作年代距今已有数百年,但其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和审美依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尤其是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 在现代社会,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传承与发展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通过了解《赠抚琴刘伯华》,人们可以思考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使音乐艺术焕发新生。

《赠抚琴刘伯华》不仅仅是一首赞美刘伯华琴艺的词作,更是一种对音乐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那些在音乐领域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艺术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