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李阁使席

清歌逐酒,腻脸生红透。樱小杏青寒食后,衣换缕金轻绣。
画堂新月朱扉,严城夜鼓声迟。细看玉人娇面,春光不在花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平乐·李阁使席》是宋代词人张先的一首作品。这首词作在艺术上展示了张先的词艺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的文化风貌。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作者简介
  • 张先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字子野,乌程(今属浙江湖州)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张先的仕途经历了起伏,早年任过吴江令、永兴军通判等职务,后因与晏殊的关系而得以进入朝廷,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与众多文人雅士交游。
  1. 作品原文及注释
  • 《清平乐·李阁使席》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清歌逐酒,腻脸生红透。樱小杏青寒食后,衣换缕金轻绣。画堂新月朱扉,严城夜鼓声迟。细看玉人娇面,春光不在花枝。”这些诗句通过对节日气氛的描述,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1. 词的艺术特色
  • 张先的词作以其精巧的结构、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著称。《清平乐·李阁使席》中的“清歌逐酒”、“樱小杏青”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节日的氛围,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其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精湛的修辞技巧,将复杂的情感和景象巧妙地展现出来,使得整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词的历史文化背景
  •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状况紧密相关。在宋代,社会风气开放,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词作为当时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其创作活跃,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词人们通过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

除了上述内容,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词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词汇,如“清歌逐酒”、“樱小杏青”,都是典型的宋代口语和俗语,显示了词作贴近民间生活的特点。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张先所处的时代正值宋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开始流行,成为文人墨客展示才情的重要途径。因此,了解张先及其时代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这首词具有重要意义。

《清平乐·李阁使席》不仅是一首表现节日氛围和人物情感的作品,也是张先词艺风格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和词学的发展,以及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