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寇准读书
译文
起初,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先生在说我啊。」
介绍
《寇准读书》是元代脱脱阿鲁图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宋史·寇准传》。这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描绘了寇准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在历史中的地位。
文章开篇,作者提到张咏在成都听到寇准将担任宰相时,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这句话反映了张咏对于寇准才华的认可,同时也指出了寇准在学识方面的欠缺。而当寇准出使到陕西时,张咏恰好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设宴款待他。在这个过程中,张咏提出了“《霍光传》不可不读也”的建议。
寇准在得知张咏的推荐后,选择了阅读这部经典之作,并从中领悟到了自己的不足。当他读到“不学无术”的部分时,不禁笑道:“此张公谓我矣。”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寇准虚心接受批评的态度,也展现了他在知识上的谦逊和求知欲。
通过这段描述,可以感受到《寇准读书》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它不仅是对寇准个人品质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反映。文章通过对寇准与张咏的对话和互动,展示了寇准的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等优良品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美德。同时,通过对寇准读书经历的描述,也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学习始终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
《寇准读书》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历史价值的佳作。它不仅让读者了解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还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这些优秀的品质。
注解
谓:对……说。
严:敬重。
供帐:举行宴请。
及:到了……的时候。
还:返回。
具:备办。
待:接待。
将:将要。
郊:城外,野外。
闻:听说。
适:恰好。
自:从。
去:离开。
谕:明白。
徐:慢慢地。
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霍光传》:载于《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