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欲雪

傥来无定,浮生如寄,休说真非真是。道人半睡半醒时,全身在、碧霄宫里。
风师四起,云君六合,茅舍有何准拟。待他雪阵打窗来,旋披起、半床纸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欲雪》是宋代词人汪莘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对人生真谛的思索,展现了词人深刻的哲理思考和艺术魅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介绍:汪莘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表达了他对世界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2. 诗词原文
傥来无定,浮生如寄,休说真非真是。  
道人半睡半醒时,全身在、碧霄宫里。  
风师四起,云君六合,茅舍有何准拟。  
待他雪阵打窗来,旋披起、半床纸被。  
  1. 诗词鉴赏
  • 生命无常:“傥来无定,浮生如寄”,表达了词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这里“傥来”意味着一切皆是偶然,而“无定”则强调了命运的不可预测和变幻莫测。词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隐喻了人生经历的不确定性和转瞬即逝的特性。
  • 现实与理想的对比:“道人半睡半醒时,全身在、碧霄宫里。”这一句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其中人物如同仙人一般在仙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这种对比强化了词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 社会现实的批判:“风师四起,云君六合,茅舍有何准拟。”这句反映了词人在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和政治现实时的无奈。这里的“风师”和“云君”象征着权威和力量,而“六合”则代表广阔的空间和无限可能。词人通过这些象征物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状态的渴望。
  • 对自然美的赞美:“待他雪阵打窗来,旋披起、半床纸被。”最后一句以大雪来临的景象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冬日的雪景。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词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在这里,大雪成为了一种象征,代表着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而“半床纸被”则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理想化的描绘。

《鹊桥仙·欲雪》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的词作,也是一部展现宋代文人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的杰作。它不仅反映了词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还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