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僛。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鹧鸪天 · 十六夜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十六夜出》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这首词以其空灵含蓄的艺术特色和广泛的题材,展现了作者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等多方面的精善技艺。《鹧鸪天·十六夜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作品原文:《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々。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作者简介:姜夔(Kuí),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文学家、音乐理论家。他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对散文、书法、音乐等方面也均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姜夔的诗词作品以“空灵含蓄”著称,他的艺术造诣广泛,堪称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词题解析:《鹧鸪天·十六夜出》中的“十六夜”指的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即冬至后的第一个晚上,这个时期通常与节日或庆典有关。词中通过描绘夜晚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伤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艺术特色:姜夔的词作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同时,姜夔的词风清新脱俗,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作品鉴赏:《鹧鸪天·十六夜出》不仅是一首描写夜晚景色的作品,更通过这些景色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月光、灯火等元素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人与自然、现实与梦幻之间的微妙关系,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鹧鸪天·十六夜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姜夔艺术才华和深邃情感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