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僛。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鹧鸪天 · 十六夜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僛。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注释:
- 辇路(古代帝王的马车道路): 这里指的是皇宫或王城的御道。
- 珠帘(珍珠装饰的帘子): 形容宫廷内装饰华丽。
- 千枝银烛(无数枝条上挂着的银蜡烛): 形容夜晚灯火辉煌。
- 东风历历(指风轻轻地吹拂)红楼(红色的宫殿楼阁)下: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
- 谁识三生杜牧之:表达了对杜牧的仰慕之情,认为他与这个夜晚的景象相得益彰。
赏析:
这首诗以“鹧鸪天”为标题,可能是诗人自创或模仿古词牌名。诗中描绘了十六夜的景色和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中的繁华与美丽。首句“辇路珠帘两行垂”,用“辇路”象征皇家的道路,用“珠帘”形容道路上的装饰,展现了宫廷的富丽堂皇。接着“千枝银烛舞僛僛”,通过“银烛”和“舞僛僛”描绘了夜晚灯烛摇曳、光影交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东风历历红楼下”,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美景,红楼在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更加迷人。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结尾“惆怅归来有月知”,诗人借月光寄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思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惆怅。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宫廷繁华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