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 思归寄柳州

秋满漓源,瘴云净、晓山如簇。动远思、空江小艇,高丘乔木。策策西风双鬓底,晖晖斜日朱栏曲。试侧身、回首望京华,迷南北。
思归梦,天边鹄。游宦事,蕉中鹿。想一年好处,砌红堆绿。罗帕分柑霜落齿,冰磐剥芡珠盈掬。倩春纤、缕鲙捣香齑,新篘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思归寄柳州》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一首寄赠给柳州友人的词,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人生困顿之悲。下面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张孝祥,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出生于今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他是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年)的进士,曾历任多地官职,但因政治原因多次被贬。
  • 诗词内容解读:《满江红·思归寄柳州》通过描绘桂林山水,抒发了词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上片写词人在秋日漓源的景色中触发的思乡之情;下片则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失意与苦闷。
  1. 艺术特色
  • 景致描摹:张孝祥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从晨曦中的晓山到傍晚斜阳下的朱栏曲,每一处景象都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意味。
  • 情感深沉:全词情感深沉而不失豪放,通过对秋天漓江源头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词人的壮志未酬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同时,也折射出他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后的孤独与无奈。
  1. 文学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满江红·思归寄柳州》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还展示了南宋时期词的发展脉络。
  • 文化传承: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得《满江红·思归寄柳州》成为后世学习和传颂的经典之作。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一些其他的信息:

  • 张孝祥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的起落到晚年的流放,他的词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复杂的人生体验。通过阅读《满江红·思归寄柳州》,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对家国的忧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 词作中的“策策西风双鬓底,晖晖斜日朱栏曲”这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词人内心的愁绪,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又哀愁的画面之中。
  • 在欣赏《满江红·思归寄柳州》时,读者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一种超越世俗、向往美好家园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张孝祥的《满江红·思归寄柳州》不仅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