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 燕子飞来花在否

燕子飞来花在否,微雨退、掩重门。正满院梨花雪照人。独自个、怯黄昏。
轻风淡月总消魂,罗衣暗惹啼痕。谩觑着、秋千腰褪裙,可㬠是、不宜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陵春·燕子飞来花在否》是北宋末南宋初著名词人万俟咏的作品,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个暮春时节的场景,展示了词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感悟。

《武陵春·燕子飞来花在否》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北宋末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万俟咏作为一位词人,其作品常常反映出时代的不安和个体的苦闷。该词作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及个人情感的流露。

词中“燕子飞来花在否,微雨退、掩重门”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燕子归来,花儿盛开,但在轻细的雨水后,一切似乎都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正满院梨花雪照人”,这里的梨花仿佛化作了雪花,为春天增添了一份清冷与神秘。而“独自个、怯黄昏”则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对黄昏时分的畏惧。

词人在“轻风淡月总消魂。罗衣暗惹啼痕”中表达了对夜晚轻柔微风和皎洁月光的感受,这种感受让他感到灵魂都被深深触动。而“谩觑著、秋千腰褪裙”则描绘了词人独自在秋千上观望,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可㬠是、不宜春”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感,即春天的到来虽然带来了希望和生机,但同时也伴随着失去和哀愁。整体来看,万俟咏通过《武陵春·燕子飞来花在否》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也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武陵春·燕子飞来花在否》作为宋代词坛的一部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词人的才华与情感世界,至今仍让后人称颂不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