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
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
卜算子 · 苕霅水能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苕溪和霅溪的水是清澈的,更是有人像水这样清澈啊。秋天的江湖水横在天边簇拥着远处的山阿,相对映着十分美好。
溪水上有鸳鸯,小船驶来他们被频频惊起。鸳鸯们回到碧玉色的池子里,生长在栏杆下面如何呢。
介绍
《卜算子·苕霅水能清》是宋代诗人吴潜的词作,出自《全宋词》。下面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诗词原文:
苕霅水能清,更有人如水。秋水横边簇远山,相对盈盈里。溪上有鸳鸯,艇子频惊起。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诗词解析:吴潜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悠然自得的心态。“苕霅水能清”开篇即用清澈见底的水来比喻人的心灵,寓意深远。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幅秋水连天、远山倒映的美丽画面,以及溪上鸳鸯被船儿惊起的景象,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与诗意。最后,词人提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何似收归碧玉池,长在阑干底。”这里的“碧玉池”和“长在阑干底”不仅指的是实际的场所,也象征着理想中的归宿和安宁,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境界追求的渴望。
创作背景:据传此词是吴潜为友人而作,用以表达对其人品和才华的认可及赞赏。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个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
吴潜的《卜算子·苕霅水能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感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注解
苕霅:苕溪和霅溪的并称。是唐代张志和的隐居之处。
盈盈:形容美好貌。
艇子:小船。
阑干:即栏杆设在楼阁或路边水边。李白《清平调词》:沉香亭北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