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 · 九日

瘦得黄花能小。一帘香杳。东篱云冷正愁予,犹幸是、西风少。
叶下亭皋渺渺。秋何为者。无钱持蟹对黄花,又孤负、重阳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落索·九日》是宋代词人方岳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节的愁思和对秋天美景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方岳(1199年—1262年),字巨山,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人。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尤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题材,其词作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
  1. 诗词原文
    瘦得黄花能小。一帘香杳。东篱云冷正愁予,犹幸是、西风少。叶下亭皋渺渺。秋何为者。无钱持蟹对黄花,又孤负、重阳也。

  2. 诗意解读

  • 意境描绘:此诗开篇“瘦得黄花能小”形象地描绘了菊花因秋风而显得更加娇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美。紧接着,“一帘香杳”则展现了秋日庭院中淡淡的香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画卷。
  • 情感表达:诗人在词中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他通过对菊花和小蟹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在重阳佳节无法与家人共享节日喜悦的心情。
  • 哲理思考:虽然诗人在词中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赞美,但他更深层地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他认为秋天的到来是自然规律,但他却因为贫穷而无法享受这个美好的季节,这种对比更凸显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方岳在《一落索·九日》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菊花、云、蟹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语言风格:方岳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了,既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又符合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要求。他的词句简洁有力,既有音乐美又有画面美。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人从描绘景物开始,逐步引入自己的情感,最后归结到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这种结构安排使得整首词既有外在的美,也有内在的深度。
  1. 社会影响
  • 文学地位:方岳的《一落索·九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宋代词坛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传颂不衰。特别是他的田园词,更是受到了后世词人的高度评价和效仿。
  • 文化传承:这首诗词不仅是宋词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落索·九日》不仅是宋词中的佳作,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它通过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是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