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烘帘暖似春,菊回霜晕浅仍深。谁知此地栽花手,便是当时嗅蕊人。
秋渺渺,夜沈沈,一声清唱袅残音。娇痴应挽香罗比,六幅双裙染郁金。
鹧鸪天 · 和孙子绍菊花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 · 和孙子绍菊花词》:秋夜花影与诗韵
《鹧鸪天 · 和孙子绍菊花词》是宋代诗人周紫芝的一首脍炙人口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他高洁的品格和超然的人生态度。
诗中“晴日烘帘暖似春”,描绘了一幅温暖如春的秋日景象。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室内,仿佛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而“菊回霜晕浅仍深”则通过霜露中的菊花,展现了秋天的深沉与含蓄。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这一季节的独特感受。
“谁知此地栽花手,便是当时嗅蕊人。”这两句更是让人深思。诗人通过“花手”和“嗅蕊人”这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园艺的热爱和专注。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秋渺渺,夜沈沈。一声清唱袅”,以秋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清唱”可能是指诗人的吟诵或歌唱,而“袅”则形容歌声悠扬不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鹧鸪天 · 和孙子绍菊花词》不仅是一首描写菊花的诗,更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