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
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咏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酥”并非一首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五言绝句《咏酥》。《咏酥》是一首描绘酥酪细腻口感与美好形象的诗歌,通过对酥的比喻和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以其诗作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而著称。杨万里一生仕途经历颇为坎坷,曾担任赣州司户参军、零陵丞等职。他的诗歌创作以关注民生、抒发情感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文学价值:《咏酥》作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酥酪的形象,通过对其特性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食物的细致观察和审美品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艺术特色:杨万里在《咏酥》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酥比作玉盘底部碎裂的雪,又如同雪花落在口中消融。这种生动的比喻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酥的细腻与美味,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文化影响:杨万里的《咏酥》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的喜爱,而且在中国诗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饮食文化、审美观念以及文人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
《咏酥》作为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不仅是诗人个人艺术风格的展现,也是宋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反映。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杨万里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厚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