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霁(西湖十咏 · 平湖秋月)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阗。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
相思万里,顿隔婵媛,几回琼台,同驻鸾翼。对西风、凭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应笑广寒宫殿窄。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霁》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作,出自宋末元初词人陈允平之笔。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陈允平,字君衡,号西麓,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于南宋末期,卒于元初。他出身官宦世家,少从杨简学,德祐元年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因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后隐居四明湖。

  2. 诗词原文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阗。
    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
    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
    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

  3. 诗词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陈允平在这首诗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千顷玻璃”形容湖面如镜,映照着斜阳的光辉;”渐下林阗”则表现夕阳西下的宁静景象。这些生动的自然描写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 人文情感表达:诗中的”相思万里,顿隔婵媛,几回琼台,同驻鸾翼”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使整首诗词更加丰富和动人。
  • 艺术手法运用:陈允平在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桂魄”比作月亮,用“环碧”形容湖边的美丽景色,使诗歌的意象更为深远和富有美感。
  • 文化内涵解读: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文化传统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秋霁》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词,更是一首蕴含深情、富有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