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阗。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
相思万里,顿隔婵媛,几回琼台,同驻鸾翼。对西风、凭谁问取,人间那得有今夕。应笑广寒宫殿窄。露冷烟淡,还看数点残星,两行新雁,倚楼横笛。
诗句解释与赏析:
首句
“千顷玻璃,远送目斜阳,渐下林阗。”
- 关键词: 千顷玻璃
- 此句形容湖面如镜般平静透明,反射出夕阳的光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观。
- 译文: 辽阔的湖面像无数块玻璃一样,在斜阳的照耀下逐渐变得模糊,周围树林也渐渐被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
- 注释: “千顷”指的是极大的面积,通常用来形容广阔的水域或田地;”玻璃”常用来比喻清澈透明的物体或水面;”目斜阳”指观赏日落的景象;”渐下林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和四周森林中鸟鸣虫叫的声音逐渐消失的情景。
第二句
“题叶人归,采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
- 关键词: 题叶人归、采菱
- “题叶人”可能是指文人雅士在湖边欣赏美景时留下的诗作或画迹;“采菱”则描绘了渔民在傍晚时分划着船去采摘菱角的生动场景。
- 译文: 那些在湖边留下诗篇的人们已经离去,而采菱的渔舟也散去,远处湖面与天空连成一线,景色宁静美丽。
- 注释: “题叶人”指的是诗人或文人雅士,他们在欣赏秋日美景的同时,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作品;”采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捕鱼方式,渔民利用菱角作为食物,同时也是一种休闲活动;”望中水天一色”形容视野中湖水与天空融为一体的壮观景象。
第三句
“碾空桂魄,玉绳低转云无迹。”
- 关键词: 碾空、桂魄、玉绳、转、云无迹
- “碾空”意味着将天空压得很低,使得云朵几乎触及地面;”桂魄”是月之精华,这里借指月亮;”玉绳”可能是指天上的星辰或者银河等天文现象;”转”在这里有转动的意思,暗示月亮缓缓移动;”云无迹”表明月亮的光芒穿透了云雾,使得天空清晰可见,没有一丝杂质。
- 译文: 月亮在天空中缓缓转动,仿佛将整个夜空都压得很低,使得云朵几乎触及到地面,但那轮皎洁的月光依然透过层层云雾,照亮了大地。
- 注释: “碾空”强调月亮的明亮程度以及它在夜空中的位置,使周围的云彩显得暗淡无光;”桂魄”借用了中秋节嫦娥奔月的传说元素,增添了几分浪漫与神秘;”玉绳”可能指的是连接天地的银河或者其他星辰,象征着夜空的广阔与深邃;”转”表达了月亮缓慢移动的动态美;”云无迹”则描述了即使云层厚重,也能被这明亮的月光穿透的景象。
结尾两句
“有素鸥,闲伴夜深,呼棹过环碧。”
- 关键词: 素鸥、夜深、呼棹、环碧
- “素鸥”指的是白色的鸥鸟,它们常常在夜晚出现,与月亮相伴;”闲伴”表示悠闲地陪伴;”呼棹”描述鸥鸟拍打翅膀的动作,仿佛在呼唤船只;”过环碧”可能是指经过环抱的美丽湖边或海湾。
- 译文: 洁白的鸥鸟在寂静的夜晚中悠闲地陪伴着月光,它们振翅高飞,似乎在呼唤着船只驶过那环绕着湖边的碧波。
- 注释: “素鸥”突出了鸥鸟的纯洁与高雅,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或情感;”夜深”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沉的夜晚;”呼棹”形象地描绘了鸟类拍打翅膀的动作,给人一种动感与生命力的感觉;”环碧”则让人联想到那环绕着湖泊的美丽景色,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秋日西湖的美丽夜景。通过对湖面、夕阳、云彩、月亮和鸟儿等元素的描绘,诗歌创造了一个既宁静又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美丽的夜晚。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