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圣朝 · 道中闻子规

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
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鼎的《贺圣朝·道中闻子规》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艺术价值的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诗词原文及背景
  • 诗词原文
    征鞍南去天涯路,青山无数。更堪月下子规啼,向深山深处。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更阑人静一声声,道不如归去。
  • 作者介绍
    赵鼎(1085年—1147年),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他生于宋高宗时期,早年失怙,由母亲樊氏抚养长大。在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考中进士。赵鼎是一位政治人物,也是一位文学家,其词作以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而闻名。
  1. 词作内容分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一种游子的思乡之情与无奈之感。通过描写“子规”(杜鹃鸟)的叫声和深沉的山景,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归途的无奈。特别是最后一句“道不如归去”,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归乡愿望。
  • 情感深度:词中的“月下子规啼”和“更阑人静一声声”等意象,都强烈地烘托出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无助。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运用:在词中,“青山”和“月下子规啼”作为主要的意象被反复使用,它们不仅构建了一个幽静深远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 修辞手法:”凄然推枕,难寻新梦,忍听伊言语” 中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使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情感波动。

赵鼎的《贺圣朝·道中闻子规》是一首极具艺术成就的词作,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也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通过对该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这首词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