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 腊梅

别得东皇造化恩,黛消铅褪自天真。耻随庾岭花争白,疑是东篱菊返魂。
风淡淡,月盈盈,麝煤沈馥动孤根。寒蝉冷蝶知何处,惟有蜂房不待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 · 腊梅》是一首表现了腊梅独特魅力的诗作,由先秦时期的无名氏创作。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该诗的作者为先秦诗人,其生平和创作背景不详,故难以追溯其具体信息。
  1. 诗句原文
  • 别得东皇造化恩:表达了腊梅受到天地造化恩泽的喜悦。
  • 黛消铅褪自天真:形容腊梅天然无瑕的美丽,如同少女般的娇嫩。
  • 耻随庾岭花争白:暗示了腊梅不以颜色取胜,而是凭借自身的芬芳吸引人们。
  • 疑是东篱菊返魂:将腊梅比作东篱下返魂的菊花,增添了诗意与神秘色彩。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与庾岭之花和东篱菊花的对比,突出了腊梅的独特之美。
  • 用典手法:借用“东皇造化”等典故,赋予腊梅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腊梅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自然纯粹的情感态度。
  • 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赞美。
  1. 意境营造
  • 诗中的腊梅形象生动而鲜明,营造出一种冬日里的生机盎然和春意盎然的氛围。
  • 通过描绘腊梅的外在美和内在品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鹧鸪天 · 腊梅》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腊梅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象,传递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