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霄玉清万寿宫诏

道者,体之可以即至神;用之可以挈天地;推之可以治天下;国家可使一世之民举,得其恬淡寂常之真,而跻于仁寿之域。朕思是道,人所固有,沉迷既久,待教而兴。俾欲革末世之流俗,还隆古之纯风。盖尝稽参道家之说,独观希夷之妙。
钦惟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体道之妙,立乎万物之上。统御神霄,监观万国无疆之休。虽眇躬是荷,而下民之命,实明神所司。乃诏天下,建神霄玉清万寿宫,以严奉祀。自京师始,以致崇极,以示训化,累年于兹,诚忱感格高厚博临属者,三元八节。按冲科启净供,风马云车,来顾来飨。震电交举,神光烛天,群仙翼翼,浮空而来者,或掷宝剑,或洒玉篇,骇听夺目,追参化元。卿士大夫,侍卫之臣,悉见悉闻,叹未之有,咸有纪述,著之简编。
呜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帝皇以远,数千年绝道之后,乃复见于今日,可谓盛矣!岂天之将兴斯文以遗朕,而吾民之幸,适见正于今日耶?布告天下,其谕朕意毋忽。乃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
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立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是宋徽宗赵佶于宣和元年(1119年)用瘦金体御书的一块碑铭,距今已有约800多年历史,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五公祠和福建省莆田市元妙观。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品背景与历史意义:《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是北宋宣和元年所刻,由宋徽宗赵佶书写,其书法特点为瘦金体,这一艺术形式在当时极为独特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该诏书不仅是一份官方文件,更是宋代政治、文化与宗教交织的一个缩影。在那个时代,道教被广泛推崇,而宋徽宗本人也是一位道教信徒,因此他对道教的崇拜反映在了他的诏书中。

  2. 艺术价值与书法风格:《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展现了宋徽宗时期的书法艺术高峰。其中,瘦金体的独特风格不仅代表了当时书法的一种极致表达,也体现了作者对字体美感的独到理解。这种风格的使用使得碑文本身成为了一件艺术珍品。

  3. 文学内容与社会影响:碑文详细阐述了宋徽宗崇信道教的缘由,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以及个人信仰如何影响到国家政策和社会习俗。

  4. 碑文的解读:尽管《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的具体内容已难以完全解读,但其书法艺术和历史背景仍然吸引着学者与爱好者深入研究。

《神霄玉清万寿宫诏》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诏书,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件文学作品的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宋代的社会状况及其文化特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