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帝皇以远,数千年绝道之后,乃复见于今日,可谓盛矣!岂天之将兴斯文以遗朕,而吾民之幸,适见正于今日耶?布告天下,其谕朕意毋忽。乃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

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立石。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皇帝赵佶,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大师和诗人。他在位期间,大力提倡道教,对道教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首诗就是在他即位后,为了纪念他对道教的贡献而写的。

我们来看看诗句的内容。”神霄玉清万寿宫诏”,这是一首诗的题目,也是这首诗的中心思想。”神霄玉清万寿宫”是一首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道教的崇敬和赞美。”诏”在这里是皇帝的命令,表达了皇帝对这首诗的认可和支持。

下面是这首诗的译文:

呜呼!朕之所以隆振道教,帝君之所以眷命孚佑者,自帝皇以远,数千年绝道之后,乃复见于今日,可谓盛矣!岂天之将兴斯文以遗朕,而吾民之幸,适见正于今日耶?布告天下,其谕朕意毋忽。乃令京师神霄玉清万寿宫刻诏于碑,以碑本赐天下,如大中祥符故事,摹勒立石,以垂无穷。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立石。

这首诗的翻译是:

呜呼!我之所以振兴道教,帝王之所以眷顾并赐予保佑的原因,是从帝王时代以来,数千年没有道术的时代,现在又重新出现。可以称之为繁荣了!难道上天将要兴起这一文化,把它留给我吗?我有幸看到它今天被纠正了吗?我命令京城的神霄玉清万寿宫刻下诏书在碑上,把碑文复制给天下人看。就像大中祥符一样,雕刻在石头上以留传无穷。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竖碑。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呜呼:表示悲痛和感叹的语气词。
  • 朕:皇帝自称。
  • 隆振:振兴,发展。
  • 孚佑:保佑。
  • 帝君:帝王,这里指皇帝。
  • 自:从,从……以来。
  • 绝道:断绝道术,没有道术。
  • 盛矣:繁荣了,兴旺了。
  • 天之将兴斯文:上天将要兴盛这一文化。
  • 斯文:这里的文化或学问。
  • 吾民之幸:我百姓的幸福。
  • 惟:只有。
  • 谕:明白,解释清楚。
  • 乃:于是。
  • 令:命令。
  • 京师:首都,这里指宋朝的都城汴梁。
  • 神霄玉清万寿宫:皇帝在宫中修建的一个宫殿的名称。
  • 刻诏:刻写诏书,即把诏书刻在石头上。
  • 碑本:碑文的副本。
  • 大中祥符故事:大中祥符年间的故事,指的是宋朝皇帝赵恒时期的一个历史事件。
  • 摹勒:雕刻。
  • 垂:流传下来。
  • 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奉圣旨立石:宣和元年八月十二日(公元1119年),皇帝赵佶命令在京师的神霄玉清万寿宫刻下诏书在石头上,并将碑文复制给天下人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道教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术的重视和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以及道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