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 过小孤山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暮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过小孤山》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一首代表作,该作品不仅体现了秦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展示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对坚毅品格的赞美。

从内容上来看,《念奴娇·过小孤山》通过对长江中独峙的小孤山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壮阔而深沉的自然美。诗中“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长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奔放精神的追求。此外,词句“当住中流万折”,则进一步强调了小孤山屹立于江心,如同一位守护者般坚定,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秦观在创作《念奴娇·过小孤山》时,采用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寓言式表达。他将山峰人格化,赋予其保护江流、抵御风浪的作用,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想象力,也让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通过行人击楫这一场景,诗人巧妙地表达了社会对这种精神的认同和崇敬,使得整首词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对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一种反映。

从情感色彩来看,《念奴娇·过小孤山》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内涵。词中的“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之力的赞叹,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与关注。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不仅显示了秦观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在面对国家兴衰、民族存亡时的复杂心态。

《念奴娇·过小孤山》作为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宋词杰作,不仅是秦观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到秦观的文学成就以及宋代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