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 新月

方令庚生初皎皎,珠帘钩上华堂晓。十二栏干多窈窕,妆欲妙,玉篦偷学娥眉小。
扰扰时人随兔走,十分皆望菱花照。瑞荚莫嫌生得少,圆未了,已圆却恐佳期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家傲·新月》是近现代诗人黄裳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黄裳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裳(约1903年—1967年),字冕仲,号汉逸、子高、梦蝶生等,浙江省嘉兴人。他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曾留学日本,深受日本文化影响,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黄裳的诗歌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方令庚生初皎皎。珠帘钩上华堂晓。十二栏干多窈窕。妆欲妙。玉篦偷学娥眉小。扰扰时人随兔走。十人皆望菱花照。瑞荚莫嫌生得少。圆未了。已圆却恐佳期窎。

  2. 诗意赏析

  • 意象生动:诗中通过“珠帘钩上”、“华堂晓”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优美的氛围。同时,“妆欲妙”、“玉篦偷学娥眉小”等描绘也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女子精致的妆容和优雅的动作。
  • 情感细腻:诗中的“扰扰时人随兔走”、“十人皆望菱花照”等句子,表达了作者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
  • 哲理思考:最后两句“圆未了。已圆却恐佳期窎”,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爱情的哲思。它暗示着人生如同月亮的盈亏变化,既有圆满之时,也有缺憾之刻,而人们往往担心美好的日子不会长久。

《渔家傲·新月》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黄裳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反思与独到见解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艺术魅力,还能够获得对于生活和人性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