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冕仲)
诗句原文: 方令庚生初皎皎,珠帘钩上华堂晓。 十二栏干多窈窕,妆欲妙,玉篦偷学娥眉小。 扰扰时人随兔走,十分皆望菱花照。 瑞荚莫嫌生得少,圆未了,已圆却恐佳期窎。 注释与译文: - 方令庚生初皎皎:让庚生初日明亮如玉。 - 珠帘钩上华堂晓:珍珠般的帘钩在华丽的殿堂中迎接晨光。 - 十二栏干多窈窕:十二根栏杆显得优雅而纤细。 - 妆欲妙:妆容精致美观。 - 玉篦偷学娥眉小:偷偷模仿女子的眉毛
【诗句释义】 满路花:即《满路花·芳树忽惊秋》,是北宋词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词,描写了作者在秋日里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及内心所感。 乾坤生古意:天地之间充满了古老的意味和气息。 草木起秋声:草木开始发出秋季的声音,如秋风、落叶等。 移人名利境:把人带入名利场中,让人陷入其中。 梦中惊:在梦中惊醒或被惊醒。 便寻灵宝:寻找灵宝,即道教中的仙丹、灵药等。 凤髓与龟精:凤凰的骨髓和乌龟的精华
诗句解释: 1.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 梅霖初歇: 端午节前梅雨天气刚刚停止,意味着天气转暖,适合外出庆祝。 -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指在端午节时,石榴花和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 用糯米包裹的粽子和新鲜的香蒲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代表了节日的食物文化。 - 是处玳筵罗列:
【解析】 此词为咏史抒怀之作。上片写旌旆出郊、仙驭悄行,暗寓“东巡事往”之意;下片写访遗民、功名休论等,暗寓“重华旦”之意。全词抒发了功业未成,空叹年华易逝的感慨。 【答案】 “蓦山溪”是词的标题,属双调,五十三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一平韵。上阕首二句“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写春天来临,到处洋溢着欢乐的声音;“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写旌旗招展,车马喧嚣,歌声悠扬。这两句既点出了时令
【注释】 竞渡:古代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红旗:龙舟的旗帜,这里特指龙舟。杨柳渚:河边的沙洲。鼓:击鼓。春雷:比喻鼓声如春雷般震耳欲聋。烟波:形容水面如烟雾般迷蒙。欢声:比赛的欢呼声。万人争战气:成千上万的人争夺胜利。金碧楼西:指装饰华丽的楼台。锦标:冠军的奖品。第一归:获得头名的意思。 【译文】: 红旗迎风招展,仿佛是飞出深深的杨柳沙洲。擂鼓声惊天动地,龙舟如箭离弦直破水面烟波。欢呼声传遍大地
译文 已经送走清歌归去,东南楼上人声已静悄。冷漠的弦音再次弹奏,欢愉的心情减少,空将万种情感收于夕阳下。窗外剑刃初露锋芒,斜视中梦断人年少。未到盖棺心仍未了结,尘世的忧虑扰乱,双眼终于进入了扶桑晓。 注释 1. “斜月”:指月亮斜挂在天空中。 2. “已送清歌归去后”:已经送走清歌,歌声远去。 3. “东南楼上人声悄”:东南楼上传来的歌声已经消失,楼下人声寂静无声。 4.
方令庚生初皎皎,珠帘钩上华堂晓。十二栏干多窈窕,妆欲妙,玉篦偷学娥眉小。 扰扰时人随兔走,十分皆望菱花照。瑞荚莫嫌生得少,圆未了,已圆却恐佳期窵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东巡事往,空有雪中山,仙驭悄,古风间,谩动吟人叹。 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击坏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功名休论,齐楚共唐虞,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