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明日征鞭

明日征鞭,又将南陌垂杨折。自怜轻别,拚得音尘绝。
杏子枝边,倚处阑干月。依前缺,去年时节,旧事无人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明日征鞭》是宋代著名词人晏几道的作品,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即将出征时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词人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和离别的深深忧虑。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晏几道(990-1057),字梁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他出生于临川(今江西抚州市),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晏几道的词作以婉约见长,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他的词风独特,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深受后世赞誉。
  1. 诗词原文
    明日征鞭,又将南陌垂杨折。自怜轻别,拼得音尘绝。杏子枝边,倚处阑干月。依前缺。去年时节,旧事无人说。

  2. 创作背景

  • 根据《全宋词》记载,晏几道曾于宋神宗熙宁七年(西元1074年)任颍昌府许田镇监酒官,因得罪权臣王安石而罢职,后在黄州度过晚年,其词多写男女情爱、离愁别绪等主题,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关,反映了晏几道对于即将发生的战争和离别的忧虑。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词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通过对垂杨、杏子、阑干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自怜轻别”、“拼得音尘绝”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词人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和离别的深深忧虑。
  • 词中的“杏子枝边,倚处阑干月”一句,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画面,反衬出离别的凄凉和孤独,使得整首词的情感更加深沉。
  1. 文化意义
  • 《点绛唇·明日征鞭》不仅是一首描写离别的词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体现了晏几道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1. 文学价值
  • 《点绛唇·明日征鞭》在文学上的价值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点绛唇·明日征鞭》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词作,它不仅展示了晏几道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词人们在表达自己情感时所展现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