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南使经彭泽

远使程途未一分,离心常要醉醺醺。
那堪彭泽门前立,黄菊萧疏不见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命南使经彭泽》是唐代文学家徐铉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前往南方途中,因王明府未在家而留下的孤独和惆怅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据记载,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人,即今江苏扬州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从五代吴时期的校书郎到北宋初年的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再到随李煜归宋直至官至散骑常侍,其一生可谓多姿多彩。特别是在书法和文学领域,徐铉的成就斐然,与弟弟徐锴并称“二徐”,与韩熙载齐名,被誉为江东文坛的重要人物。

  2. 诗歌原文:《奉命南使经彭泽(值王明府不在,留此)》远使程途未一分,离心常要醉醺醺。那堪彭泽门前立,黄菊萧疏不见君。

  3.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地的情境,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中“远使程途未一分”意味着诗人的旅途漫长且充满不确定,他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接着,“离心常要醉醺醺”则揭示了诗人面对这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时的一种逃避方式——醉酒以求暂时忘却内心的苦楚。然而,当诗人站在彭泽门下,眼前却只有一片萧疏的黄菊,这使他更加感到失落和孤独,因为“黄菊萧疏不见君”直接传达了他对友人王明府的思念之情。

可以看出《奉命南使经彭泽》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佳作,也是唐代文学的一个缩影,反映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