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夜对月

澄空四无云,明月如凝霜。
岸巾南窗下,领略今夕凉。
鸱夷渴生尘,风味不可忘。
欲上排九关,笺此世故忙。
百年几今夕,今我持空觞。
竹君自可人,清影飞度墙。
挹彼风露姿,浣此冰雪肠。
明当醅瓮熟,春溜翻糟床。
良夜难虚拘,当复会此堂。
所不偿予言,有如明月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十四夜对月》是南宋诗人方岳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夜晚的感慨和情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作者介绍:方岳(1199年—1262年),字巨山,号秋崖,出生于祁门(今属安徽),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2. 诗歌原文
    澄空四无云,明月如凝霜。
    岸巾南窗下,领略今夕凉。
    鸱夷渴生尘,风味不可忘。
    欲上排九关,笺此世故忙。
    百年几今夕,今我持空觞。
    竹君自可人,清影飞度墙。
    挹彼风露姿,浣此冰雪肠。
    明当醅瓮熟,春溜翻糟床。
    良夜难虚拘,当复会此堂。
    所不偿予言,有如明月光。

  3. 诗意解读

  • 自然描写:诗歌开篇便以“澄空四无云,明月如凝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澈的夜空景象,月光洁白如霜,象征着纯洁与高洁。
  • 人物感受:诗人站在南窗之下,沐浴在这皎洁的月光之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凉爽和舒适,这种体验让诗人流连忘返。
  • 情感表达:诗中多次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例如,“欲上排九关,笺此世故忙”显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然的深情。
  • 人生哲理:最后一句“所不偿予言,有如明月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追求光明和美好。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方岳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深刻的情感。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景物作为意象,如明月、霜、风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美感,也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通过对《八月十四夜对月》的深入分析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岳的诗歌创作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相关推荐